音樂系網站功能導覽
音樂系網站功能導覽列

2021年4月28日

【北管協奏曲系列作品講座—以"大燈對"管弦交響協奏曲為例】潘皇龍教授

 北管協奏曲系列作品講座以"大燈對"

         管弦交響協奏曲為例


主講人:潘皇龍教授




日期:20210503()
時間:13:30~15:10
地點北藝大音樂一館M102

本學期專題演講場次不對外開放

※進教室請戴口罩

※北藝大作曲組必到


潘皇龍《大燈對》管弦交響協奏曲 (2018/19)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50 週年慶,委託我創作新曲。它正好符合拙作「北管協 奏曲」系列作品的創意理念與美學性格。從傳統的曲牌中尋覓創新音樂的泉源 與素材,在眾多可能性中,重新建構協奏曲的新定位。基於此,我選擇了北管 曲牌「大燈對」與「大瓶爵」作為核心骨幹,參酌「支聲異音 (Heterophony)」 傳統音樂語法的啟示與展延,從「骨幹音的潤飾」經由「骨肉相隨」到「骨幹 和弦的音響意境」,鑲嵌在預鑄樂曲形式中。 「協奏曲」的定義隨著時代風格的變遷與美學思潮的演化,產生了諸多流 變。它可以是獨奏家與樂團交替「輪奏」。可以是獨奏家擔綱「領奏」,樂團屬 於伴奏。可以是獨奏家與樂團相互「競奏」。也可以樂團為主,獨奏家反而變成 了「輔奏」。或有如「管弦協奏曲」,以樂團某些成員兼具獨奏家角色,與樂團 相互輝映。我將如上五種型態交相運用,適機加入「室內樂性格」與「陌生化 音響意境」獨特潤滑劑,建構五顏六色 (等差級數)、五花八門 (費氏序列與 五光十色 (等比級數的排列組合,融合交響曲與協奏曲的雙重形式與特質, 暫且稱之為「管弦交響協奏曲」。 《大燈對》管弦交響協奏曲係拙作「北管協奏曲」系列作品之第五部曲, 分成類似多重「拱橋形式」的五個樂章 (或樂曲),它曾經由吳曜宇指揮北市交 與丞舞製作團隊 (蔡博丞編舞 2020  8  22 日與 23 日假台北城市舞台, 30 日假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首演,長度約 50 分鐘。 I. Andante 擷取獨特五聲音階的九個音 A, E, Eb, H, C, H, E, Eb, A 作為骨幹音 (和弦), 在它那近乎前後逆行與對稱的特性中,藉由樂器族群更迭,前景與背景更易, 和主題倒影的擴充,豐富音色變化與織度對比,賦予莊嚴豪邁的璀璨聲響。 II. Adagio–Adagietto 在虛與實的音響層疊中閃爍著北管曲牌的動機與意象。前段在 32-23 拍間 循環,間或點綴著豎琴的潤飾與光芒,形塑水滴「漣漪式」的幽情雅致。後段 由異色系點狀逐漸擴張為線性與層次堆疊,造就彩繪「潑墨式」的色澤層面。 III. Moderato–Andantino–Allegro 各族群的色澤音響,在急驟變動的高低起伏與密度變異循環中,挑戰「管 弦交響協奏曲」多重面向的立體交織,與錯綜複雜的美感意象。 IV. Lento–Lento Assai 豎琴的獨特聲韻,融會在弦樂器與金屬敲擊樂器的虛實交錯陌生化音響層 面中,形塑花枝招展「煙火式」與華麗繽紛「拼貼式」清新脫俗的色澤音響。 V. Andante–Lento–Moderato–Adagio–Andante 從雙曲牌的意象出發,相互交織重疊,賦與嶄新的立體音響意境。一方面 擴展新意,另一方面再逐步翻轉舊境;構築即回溯卻向前,即熟稔卻新鮮,即 錯綜複雜的視覺畫面,卻充分體現返璞歸真的聲景場域之雙重宇宙觀。



潘皇龍教授

兩度榮獲國家文藝獎,三度在國家音樂廳發表專場管弦樂展,多次在德國柏林愛樂廳、 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廳發表作品的台灣作曲家潘皇龍教授,1945 年出生於台灣地理中心南投縣 埔里鎮。先後畢業於「省立台北師範學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前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與瑞士「蘇黎世音樂學院」;爾後前往德國,進入「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以及「柏 林藝術大學」專攻二十世紀作曲法。1982 年應「國立藝術學院」邀請返國服務。潘皇龍教授 曾於 1998  1999 年擔任「校務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2000 年至 2002 年擔任「國立臺北藝 術大學」學務長,於 2002 年膺選為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並於 2005 年膺選連任音樂學院院長, 任期至 2008 年止。2018 年膺聘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潘皇龍教授曾經於 1989 年創辦「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並榮膺創會理事長。他曾 經應邀擔任奧地利「國際莫札特作曲比賽」、波蘭「國際陸透斯拉夫斯基作曲比賽」、「國際譚 斯曼作曲比賽」、北京「現代音樂作曲比賽」評審;以及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評審委員兼召 集人。2010 年膺聘「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名譽理事長。2012 年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膺 選「亞洲作曲家聯盟」主席。2014 年應聘「台灣作曲家協會」暨「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 名譽理事長。 潘皇龍教授曾經於 1990 年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邀請,在「國家音樂廳」舉辦「潘皇 龍樂展」。2005 年再度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邀請,在「國家音樂廳」舉辦「潘皇龍管絃樂 作品--花甲回顧展」,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管絃樂作品,並出版發行 CD2011 應「國立 台灣交響樂團」邀請,分別在台中「中興堂」與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 NTSO「聽見臺灣 的聲音-潘皇龍管絃樂展」,演出管絃樂作品,並出版發行 CD&DVD2020/2021「台北市立交 響樂團」開季專場音樂會,首演《大燈對》管弦交響協奏曲委託創作,分別由北市交與丞舞 製作團隊假台北城市舞台與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首演三場。 潘皇龍先生的作品,可區分為管弦樂曲/協奏曲、合唱/聲樂曲、室內樂曲、擊樂合奏曲、 獨奏曲等。理論著作出版品有「現代音樂的焦點」、「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音響 意境音樂創作的理念」與「超級支聲異音」。有關潘皇龍先生的專書有羅基敏著「古今相 生音樂夢」(時報出版社)、宋育任著“Pan Hwang-Long, Leben und Werk”(潘皇龍生平與作 品)Shaker Verlag」(德國沙克出版社)。 潘皇龍教授曾獲德國「尤根龐德作曲獎」、「音樂學院音樂創作比賽」作曲獎,台灣「吳 三連獎」、「國家文藝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曾由國際著名樂團,諸如德國「柏林愛樂管 弦樂團」、法國「龐畢度文化中心現代音樂室內樂團」、英國「阿笛悌弦樂四重奏團」,「新日 本愛樂管弦樂團」、維也納「音響論壇室內樂團」、荷蘭「新室內樂團」;以及荷蘭「國際高德 阿姆斯新音樂節」、「亞洲作曲家聯盟/亞太音樂節」、「國際現代音樂協會/世界新音樂節」、巴 黎「現代音樂節」、維也納「現代音樂節」、「柏林藝術節」、美國耶魯大學「台灣論壇」、美國 阿拉斯加「當代音樂節」、波蘭「國際譚斯曼音樂節」與「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教授聯合音 樂會.等,在歐洲、非洲、美洲與亞洲各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