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2013.12.23【即興式作曲 - 契爾西與科里恩創作之觀點】林慰萍、Volkmar Klien

【即興式作曲 - 契爾西與科里恩創作之觀點】

主講人:林慰萍、Volkmar Klien

                          日期:2013年12月23日(一)
        時間:13:10-14:50
             地點:音樂二館M2402

                ※北藝大小提琴組&作曲組必到
   ※歡迎有興趣者前往聆聽

賈欽托。契爾西(1905 1988

契爾西1905年出生於義大利西北方的利古里亞,他的母親Donna Giovanna d´Ayala Valva 出身貴族之家,父親Guido Scelsi是海軍軍官。
契爾西受到中古式的嚴格教育,學習國際象棋,擊箭和拉丁文從小就喜歡在鋼琴上即興。
少年時期在羅馬同Giacinto Sallustio學習作曲及和聲。而後也到維也納跟從Walter Klein (克來恩)上私人課 (1935-36),學習12音技法。在日內瓦他同Egon Köhler上過課,此人是Skrijabin的弟子,契爾西的早期作品也受到史克里亞賓深厚的影響。
40年代契爾西得抑鬱症,在瑞士的療養院接受治療, 他提到:“我在療養院裡,找到了一架鋼琴,我在鋼琴上反反復復的彈同一個音,直到有人說:“那個人比我們還要瘋了!”我不斷地彈奏同一個音,那聲響愈變愈大,你可以聽到所有圍繞著那個音的綜合和聲,整個人也被那聲響包圍住了。我可以向你保證,那真是個極不尋常的體驗。聲響包含了整個宇宙,擁有你從未聽過的和音。聲響把你的周圍完全的填滿,你就在它的體內游泳。聲響是創造者,同時也是毀滅者,它可以解救,也可以傷害。一個人最終進入聲響後,即變成它的一部分,一口一口地被吞噬,直到沒必要任何其他的聲響了。“
今日的現代樂已經演變成一種知識性的遊戲,將聲響一個個地連接起來等等。所有事物都深藏在聲響的核心裡,整個宇宙充滿了它的空間,而全部各式各樣的聲響都包括在內了。
契爾西的作品包括六首寫給大編制的樂團, 五首絃樂四重奏,多首給大小編制的室內樂團 及許多獨奏及二重奏。 契爾西也有聲樂作品及四冊法語詩集。

契爾西後期的音樂大大的脫離了歐洲的作曲傳統,多為微音音樂和即興錄音的方式作出的曲子。
契爾西使用鋼琴及Ondiola電子琴做即興,並錄音下來,(與他合作過的大提琴演奏家Frances-Marie Uitti提到契爾西也曾使用打擊樂器和吉他來做即興錄音)他請其他的作曲家為他寫譜。他會檢視並修改完成的樂譜,並與多位樂器演奏家討論樂曲。
音樂不能沒有聲響,但聲響可以不需要音樂。聲響是球形的,它有一個核心,我們用心地探索它核心的聲音,可以發現各個聲響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無垠世界。聽得到核心之聲的人是真正的音樂家,否則你只是位手工藝人。 契爾西



               




林慰萍



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副首席。致力於現代樂,首演許多新作品,其中包括作曲家王蓂,Volkmar Klien, Luna Alcalay, Christoph Herndler, Michael Amann Gerd Kühr的作品。多次受邀與Ensemble Modern, Ensemble die reihe, Ensemble 20ten Jh., Ensemble Phace Ensemble Zur Eisernen Zeit 合作演出。
著名奧地利作曲及指揮家Friedrich Cerha (出生於1926)今年三月最後一場擔任指揮的演出由林慰萍擔任Ensemble die reihe 的首席。
林慰萍的第一張專輯收錄了義大利作曲家Giacinto Scelsi1950 1988) 所有已發行的小提琴獨奏作品 (其中的divertimento no.2 為首次錄音), 由著名的紐約唱片公司Mode Records出版,獲得許多報章雜誌的好評,並受邀於奧地利廣播電台Zeitton節目專訪。今年年底也將到上海音樂院做演講及演出。
1973年出生於台中,林慰萍在台灣師事蘇正途老師習琴,曾多次國內外比賽獲獎,15歲起單獨留學維也納,師事Josef Sivo, Dora Schwarzberg Yair Kless並參與Zakhar Bron, Klara Flieder, Philippe Hirschhorn, Igor Oistrach, Igor Ozim, Gerhard Schulz等大師班。



Volkmar Klien




科里恩在維也納長大,從小被這個擁有偉大傳統及古老儀式的音樂之都所吸引。在此背景之下他嘗試在作曲,演奏及聽覺方面擴展並超越出典型音樂會的情況。他對於人的各種感官類別多層面的接觸方式及其在共同創造出來的真實性中所扮演的角色深感興趣,並由此而發展出聽得到 有時甚至聽不到的藝術。

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國被演出,發表,展覽並受到認知。他為Volksoper Wien寫作一首現代芭蕾音樂,為紐約州的Curtis R.Priem Experimental Media and Performing Arts Center (EMPAC)寫作一首為32個擴音器的作品系列,為Transitio MX (Mexiko City)創作一項居間安裝(intermediale Inatallation)來做聲學式的土地測量。他的作品aural codes 中,把聚集東倫敦上方的中波無線波譜轉化為互動式的展覽館, Kunstradio-Radiokunst (奧地利廣播電台OE1)製作一部無線電-語音式的道路電影(Roadmovie) Má vlast.

科里恩的作品曾獲得許多獎項及表揚,其中包括奧地利國家作曲獎學金,Max Brand 電子音樂獎,Ars Elctronica榮譽獎, Alban Berg 及維也納交響樂團獎學金及馬勒作曲獎等。

他的藝術作品亦涉及到他在研究領域方面的經驗。於倫敦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 電子音樂係博士畢業後,科里恩曾在倫敦Royal College of Arts作許多科研項目的研究,也於其他私人經濟領域,奧地利人工智能研究所及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作許多研究。目前他也是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電子音樂及媒體科系的副教授。

其他關於科里恩的資料及其作品的聲響及視頻紀錄可參考他的網址: